首 页| 教育新闻 政策法规 德育之窗 教学科研 学生天地 通知公告 教育头条 校园动态
   位置: 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最新调查
    你认为本网站还应该哪方面进一步提高:
1.网站版面美术设计
2.网站栏目设置
3.网站功能配置
4.其它方面

  

频道统计
教育扶贫经过一个人改变一个家庭
 更新时间:2023-02-04 02:52  点击数:
【字体:

  经过教育改动一个人,然后改动一个家庭的命运。这不是传奇,在我国的五金工业城市永康,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优质的工作教育承载数以万计的小康梦。从2007年开始,浙江省永康市工作技术校园经过接收江西、云南和贵州等地的贫穷学生,以“技”赋能,以“技”脱贫,走出“教育扶贫”的实践路。

  

  “一技在手,终身获益。靠技术脱贫是‘后脱贫’年代取消代际贫穷的有力抓手,也是推进经济开展的动力源泉。”永康市工作技术校园校长王钟宝以为,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职教更是促“教育扶贫”的有用路径。

  

  “教育扶贫:经过一个人改动一个家庭”

  

  一个是我国工业百强县市,拥有我国最大、世界第三的五金工业市场,一个是等待脱贫的人口大市。经过永康市工作技术校园(简称“永康职技校”)的招生,将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地市搭上了线,让来自贵州、云南和江西的贫穷学子在永康“谋”了技术,“壮”了志气,“富”了家庭。

  

  永康职技校选用教育方法扶贫,源于2007年,校园对口扶贫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并首批接收了10位学生就读数控专业。

  

  谈起初心,王钟宝说,作为五金工业的“发源地”,永康的工业转型升级需要源源不断的技术型人才,校园可为经济的开展供给高技术的人才,此外,扶贫以教育的方式动身,也是积极响应国家方针。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扶贫使命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打响了脱贫攻坚战,现阶段,我国还进入了脱贫攻坚的冲刺期。

  

  时隔多年,他还记得,当初接收的10名学生,大多因家庭经济原因此辍学。职技校就是要给他们“补钙”来“壮骨”,“钙”指的是技术,“骨”则是面向社会的工作才能。

  

  早在2007年,首批在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接收的10位学生,校园尝试了车间师傅结对的导生制培育模式,悉数编入机电导生班。经过三年培育,学生悉数在永康对口工作。经过多年的奋斗,如今,这10位同学中有8位自主创业成功,成为企业主或者公司高管,2位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此外,该校先后结对帮扶过中西部区域的职校,如云南新平职高、新疆温宿职技校、阿克苏工作中专等,为这些区域培育了一批企业高层次技术骨干以及创业者。

  

  王钟宝以为:“作为工作校园,能培育一个学生去读大学,这不是咱们的方针。能够经过教育培育一批人,然后改动他们家庭的命运,才是教育扶贫的实在意图。贫穷区域和贫穷家庭只需有了文明和常识,开展就有了希望。”

  

  只要高质量的教育扶贫,才是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和提升贫穷群众造血才能的重要抓手。“教育扶贫不是给10万、20万,而是以‘造血’替换‘输血’,以‘授人以渔’替换‘授人以鱼’。”王钟宝深有体会。

  

  经过技术提升,摆脱家庭贫穷,这样成功的事例在永康职技校已不乏其人。

  

  来自江西单亲家庭的刘文华,家庭比较贫穷,初中结业后来永康职技校就读,结业不久先合伙兴办企业,后来自己做了一家门企的华东区域总代理,年收入150万元以上。他在永康买了房子、轿车,把全家都接到了永康,“如果没有来永康,不知道我的人生会是怎么样?”谈起之前从江西来永康肄业的经历,刘文华有些慨叹。

  

  还有结业后的王建斌,成功兴办了一个电动工具贸易公司,公司年产值4000万以上;彭小龙、王良、肖祥军与浙江一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公司年产值逾800万,人均年入70万以上……身处“我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市、我国“五金之都”的永康市工作技术校园,坚持扶智、扶技并重,描绘了一幅职教劲推脱贫的精彩画卷。

  • 上一篇:坚持以德立身塑造教师美好形象引起共鸣
  • 下一篇:合作各方要聚焦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与我同在 | 版权申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里华中学 www.lihuacz.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