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教育新闻
政策法规
德育之窗
教学科研
学生天地
通知公告
教育头条
校园动态
位置:
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育新闻
最新调查
你认为本网站还应该哪方面进一步提高:
1.网站版面美术设计
2.网站栏目设置
3.网站功能配置
4.其它方面
频道统计
家庭条件等影响辍学率曾居高不下
作者: 来源:
更新时间:
2023-02-04 02:52
点击数:
【字体:
】
出世6个月时,小海婷被查出先天脑瘫、肢体残疾,生活无法自理。因为家庭不太宽裕,母亲敏富梅说:“娃活着就行,上学想都不敢想。” 驻青海西宁市湟中区中沟村教学点26年的校长李德基,一直重视小海婷,上门送教坚持了两年。每次教师来,小海婷都早早起床,准备好学习用具,竖着耳朵听那了解的敲门声。
一年级期末,娃考了第一,敏富梅却开心不起来,村里教学点没有二年级,只能去乡里上。“上学来回怎么办?”“教师还会照顾吗?”两口子心里很不踏实。 “让她每天到我办公室来,我教她二年级悉数课程。”李德基说。 敏富梅偶然也忧虑,女儿肄业的路会越走越窄。李德基对她说:“将来我背不动了,还有我的同事。只要有我们在,就有娃的课堂在。” 受传统观念、家庭条件等影响,西宁市职责教育阶段辍学率曾居高不下,成为贫穷代际传递的主要原因。穷了,上不起学;不上学,更穷,恶性循环。“西宁市把控辍保学当作教育扶贫的重点工作来抓,确保失学的孩子回得来,复学的孩子留得住,困难的孩子得关爱,坚持的孩子有收成。”西宁市教育局局长王刚说。 城区校园外来学生流入多,农村学生随父母务工流出多,少数民族学生分布广,是控辍保学的难点。西宁市从最难处着手,向最细处发力,通过部门联动动态监测、划片分配任务、职责落实到人、网格化管理等,织密控辍保学大网。改进基层办学条件、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争取社会爱心帮扶,让校园更有吸引力。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石山乡中心校园学生马星,去年曾悄悄跑到浙江打工。教师严永玉联络村里做工作、三番五次去家访。通过多方尽力,马星终于回来了。人回来了,心也要留住。教师“开小灶”、同学精准帮,现在,“考大学”成了马星常挂在嘴边的词。 看到出路、拥有未来,让家长和孩子们有了更多决心。西宁打通初中与职业技术教育的通道,实现“职教一人,脱贫一家”,也让家长改变了观念,看到了阻断世代贫穷的期望。大通县边麻沟村乡民高生寿,三个孩子都曾面对失学,后来在政府赞助下读完技校,“现在都凭手艺吃饭,再也不必像我相同刨土窝子了。” “力求一个学生都不少。”王刚介绍,通过两年多摸索和尽力,2019年秋季开学,西宁市职责教育学生开学签到率99.99%,小升初招生率96.87%,辍学学生应劝返592人、已劝返583人,劝返率98.48%,稳固脱贫效果有了更大底气。
上一篇:
校园的品德与法治课无处不在学习
下一篇:
大山里埋下篮球种子离不开教数学的教师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与我同在
|
版权申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里华中学 www.lihuacz.com 版权所有